齐泽克 超越福柯 Fabio Vighi and Heiko Feldner 著 拉黑字幕组翻译 1 声明 1. 本翻译作品为非盈利翻译,仅供学习、观赏,严禁用于 任何目的的商业用途! 2. 译者们都不是专业翻译工作者,时间仓促,水平有限,必 然存在翻译质量问题,如有错误,请多见谅。 2 目录 序言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 第一部分:话语分析或意识形态批判?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8 1. 为什么是话语?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0 2. 福柯的批判历史主义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6 3. 建构的无意识:探寻矩阵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4 4. 悬置本体论问题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32 5. 矩阵重载: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37 6. 定位对抗:阶级斗争的回归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55 7. 超越反资本主义和民主自由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70 第二部分:论权力以及如何享受它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91 8. 哪里有权力……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92 9. ……哪里就有反抗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07 10. 缺失的主体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21 11. 解放之痛:齐泽克论超我、受虐狂和演化的乌托邦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34 12. 列宁主义者的行动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50 13. 商品拜物教:从欲望到驱力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61 附录:齐泽克在欧洲内外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78 第三部分:实在大转移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06 14. 齐泽克对阵巴迪欧: 超越“事件”的“实在”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08 15. “性关系不存在”:性的形式僵局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31 16. 客体a,或男性性的诡计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38 17. 女性的“非-全”和被动侵略性的悖论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43 18. 零阶层的女性性:作为象征性失败的实在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57 19. 爱的神迹与基督教的实在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67 结语:在墨西哥的马拉多纳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82 3 序言 斯拉沃热·齐泽克(Slavoj Zizek)与米歇尔·福柯(Michel Foucault)深刻影响了当代批判理论,当属过去半个世纪最令 人瞩目的知识分子。本书便将两者的思想结合在一起。 今天的人文社科研讨,几乎没有可以绕开福柯的。事实 上,福柯对于话语、知识和权力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 为一种常识。就普及效果而言,可以与闻名遐迩的马克思主 义和精神分析用语相媲美。如果说福柯是在 1966 年,因畅销 书《事物的秩序》1而名声大噪,到达了学术明星的位置,那 么如今的齐泽克可以说也已获此殊荣。自 1989 年《意识形态 的崇高客体》的出版以来,齐泽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不 同学科的读者。尽管还没人把他称为“操蛋圣人”(Halperin, 1995,6),但他的工作确实生产了颇具吸引力的二手文献集。 这些集子的规模还在快速扩大 2。对另一些人来说,他是欧洲 1 中文译作《词与物》 2 在最近的文献中,见 R.Butler 和 Stephens(2006),论齐泽克的政治学;Resch (2005), Pfaller(2005)和Robert Porter (2006, 52-85),论齐泽克的意识形态 理论;R. Butler(2005),论行动的概念。在对齐泽克工作的广泛评估中,见Boucher, Glynos 和 Sharpe(2005),以及 Vighi 和 Feldner(2007)。关于最近对福柯的介 绍,见Ofarrell(2005)和Sarasin (2005);关于关键主题的批判性概述,见Gutting (2005b);关于晚期福柯的讲座与主体转向中,见Gros(2006)和Paras(2006);论 4 数十年来所出现的“精神分析学,甚至是整个文化理论,最 强大的杰出领袖”, (Eagleton,2005,200)。其他人在他身上 看到了“一个容易激动的斯洛文尼亚哲学家”(Boynton, 1998),一个更喜欢“享受他的症状而不是质疑它”的哲学家 (Resch, 2001, 18)。 本书不试图在两位学者之间进行折中调和。我们完全赞 同伊格尔顿对齐泽克的评价,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为 了说明此评价的来由。从对福柯话语分析范式的批判性评价 开始,我们将探讨齐泽克把拉康精神分析、黑格尔哲学和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融于一炉所形成的理论范围与政治结果。比 较(福柯和齐泽克)这两位思想家,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 同点以及各自理论中不可调和的差异。我们认为,福柯的批 判,通过把现实揭露为是偶然的、话语所塑造的虚构景象, 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将世界解构。然而,问题在于识别出寓于 话语结构中的、貌似仅仅只是杂乱无章的真实,并去改变它。 本书也不是关于齐泽克对福柯观点的分析,虽然我们会 把这一点考虑进去,但核心在于探讨齐泽克针对福柯并以其 福柯与历史理性,见 Flynn(2005a)。关于当前的争论,见《福柯研究》杂志 (www.foucault-studies.com) 和 《 国 际 杂 志 关 于 齐 泽 克 的 研 究》 (http://ics.leeds.ac.uk/zizek/home.cfm)。到我们写完这本书,Jodi Dean 的《齐 泽克的政治学》已经出版,它揭示了齐泽克政治思想的底层系统。 (Dean,2006)。 5 为前提背景的作品。虽然齐泽克和福柯的作品都已被仔细地 从不同角度审视,但尚没有研究将前者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后 者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对应起来。有两个很好的理由去通过福 柯来研究齐泽克。首先,福柯式的作品是对齐泽克政治哲学 (在许多方面可称“后-后结构主义”理论)的研究最具启发 性的参考之一。其二,福柯的作品满足了左派批评家的广泛 需求。他们需要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,来解释历史上可悲却 不可避免的单极世界的终结。福柯式的狂热代表了一簇政治 星丛的症候和一类知识分子的观点。可这洽是齐泽克自苏共 垮台以来的主要批评对象;这些人为齐泽克在激进政治领域 恢复批判理论的努力提供了衬托。我们关注如下三个问题:福 柯和齐泽克的理论对今天的解放政治有什么影响?它们如何 影响我们体验社会现实的方式?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我们 想象、解释和影响政治变革? 本书分为三部分。第一部分展现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 判观点与福柯话语理论的碰撞。我们会仔细探讨齐泽克的战 斗口号“所有国家的话语分析师,共迎实在!”是如何为意识 形态批判这一日渐式微的范式注入新生命的,并讨论这对我 们理解历史变化有什么深刻影响。在第二部分通过将福柯对 权力和抵抗的描述与齐泽克政治行动的概念相比较,我们会 继续这种探讨。我们追求齐泽克的尝试,去设想一种打破权 力体制的恶性循环的政治性介入。在那种恶性循环中,权力 6 通过不断产生与抹除自身内部潜在的具有变革性力量的剩 余来维持自身的再生产。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作为齐泽克对 欧洲未来的简要论述的补充。第三部分通过探讨齐泽克对 拉康“实在界”概念的挪用,来扩展我们的论点,即突破把 现实揭露为偶然的、话语所塑造的虚构景象的看法是必要 的。拉康的“实在界”抗拒我们的象征表现,但它的缺席却 会使这些表现失衡。最后,我们将对马拉多纳的“上帝之手” 和齐泽克思想普遍的适用性进行一些及时的反思。 本书献给学生、教师、艺术社科领域的同行学者们、以 及对学院派之外的批判理论感兴趣的一众读者。如果它对研 究齐泽克和福柯的专家也有帮助,则称得上是意外之喜了。 7 第一部分 话语分析或意识形态批判? 如果说福柯多维度的著作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景观 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那么其中他最鼓舞人心的概念贡 献之一是“话语分析”。 在他于 1984 年去世仅六年后,人 类学家 Lila Abu-Lughod 和 Catherine Lutz 观察到,“‘话语’ 已经成为……在英美学者词汇中最流行的……术语之一” (Abu -Lughod 和 Lutz,1990,9)。 17 年过去了,福柯式的 话语分析在几乎所有批判性探究领域都如鱼得水。其存在之 普遍,让人不由得相信,它们可以为“声名狼藉的马克思主 义意识形态批判范式”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。在这点 上,齐泽克明确表示不认同。 齐泽克将左翼对福柯的惯常批判烈度提升到新的高度。 福柯在他口中是“一位倒错(perverse)的哲学家”并且“顶 破头也就是个反辩证法家”。福柯“喜欢将自己展示为一个超 然的实证主义者”并且他缺乏“对主体的适当概念” (Zizek, 2000a, 174, 251, 253, 257)。齐泽克认为,“福柯理论的致命弱 8 点”是他“放弃了意识形态的问题”(Zizek,1994b,13)。 雪上加霜的是,现在流行的对意识形态批判的否定,已经助 长了一种“化对抗为差异”的态度,并颂扬了“不同身份之 间相互承认的横向逻辑”,而没有适当关注现有的权力关系 和充满对抗性的“阶级斗争逻辑”(Zizek,2004b,第 20 页)。 面对以“身份政治”和“一些全球化理论”为名的社会关 系去政治化的压倒性趋势,齐泽克强调,“保持对意识形态 的批判”十分重要(Zizek,1994b,17)。 但是,齐泽克式的 意识形态批判的复兴,是否可以超越“旧瓶装新酒”的窘境? 以下七章将对此有所说明。 首先,福柯提出了“话语概 念”和“历史主义话语分析”。我们会仔细考察这些术语, 大概理解福柯作品的内在特征( 第 1-2 章)。 其次,我们 将考察福柯理论化的失败,即他未能将社会符号结构的生成 原理理论化,所产生的影响(第 3-4 章)。然后探讨齐泽克 如何试图将“阶级对抗的真实(the Real)”概念化,把它当 作“(资本主义)意识形态幻想”的“被拒认(disavowed) 的核心”,而这恰恰是齐泽克所想要达成的探讨。(第 5-6 章)。最后,齐泽克批判福柯,其有用性究竟如何?我们将通 过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模式的政治性(第 7 章)来考 虑这一问题。 9 1.为什么是话语? 当前的“福柯狂热”是如何产生的?这个问题值得回 顾。Paul Rabinow 和 Nikolas Rose 唤起了这段福柯对知识分 子们产生强烈影响的生动记忆: “福柯以全新的方式,为我们整整一代思想家‘活灵活 现地点明’了我们经验的各个方面。在面对“控制犯罪、治 疗精神疾病、大众教育”的时候,“监狱、学校、庇护所”仿 佛也不是最明显的回应了……“作为有体验的人类,我们的 心灵和欲望是我们存在的核心”,我们曾坚信这一信念,但是, 现在我们发现:这一基本信念并不构成我们对解放要求的根 据与合法性,而成为了更深刻的主体化的支点(Rabinow and Rose,2003,viii.)。” 毫无疑问,理论家尤为迷恋福柯。 毕竟,他具有思辨性 的说服力并非主要来自于经验结果,而是来自于他切近与发 展其主题的特殊方式。 福柯重新安排了传统的论证路线,并 将研究的死胡同变成了有趣的问题。 从《疯癫与文明》到《自 我关怀》(The Care of the Self)无不如是。以下《性史》第一 卷的节选完美地说明了这种态度: “我的目的是研究一个社会的案例。这个社会一个多世 纪以来,一直在大声谴责自己的虚伪,它冗长地谈论自己的 沉默,煞费苦心地详细讲述它没有说的事情,谴责它所行使 10